提起市场经济,人们往往会想到竞争机制。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竞争机制与和谐机制的有机统一、竞争经济与和谐经济的有机统一。
和谐运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主要是通过竞 争机制来发挥的,然而,如果只有自由竞争机制,“市场失灵”就可能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 发展。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市场竞争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经济增长的盲目性、收入分配差距的悬殊以及其他不和谐因素,乃至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这就决定了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机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基本要求;决定了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运行须以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受到社会和谐机制的约束,同时也受到共同富裕与协调发展目标和相应政策的引 导;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是竞争机制与和谐机制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各经济主体在和谐的环境中竞争,又在竞争中实现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充分的竞争不断地激发经济主体的活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出现了竞争无序和失范等不和谐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着力构建一个规范经济主体责任、协调多方利益、均衡各方发展的和谐机制。近年来,中央提出树 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战略思想,对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和谐机制具有根本指导意义。
竞争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利益动力,和谐机制则为市场活动提供协调的力量和环境以及利益均衡的引导手段和控制杠杆。只有这两种机制相互支撑、相互制约,才能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运行机制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类活动与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所以,一个和谐运行的经济机制首先必须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尊重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充分保护和激励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确保劳动者权益的实现。正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