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国资委2004年成立。截止2006年年末,深圳市国资委有直管企业24户,各级法人并表企业450户,总资产1715亿元,2006年实现利润总额85亿元,净利润29.8亿元,涵盖港口、机场、电力、公交、燃气、水务、房地产等行业。
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提高监管效率、有效履行出资人职责,深圳市国资委把信息化建设工作视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国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
一、委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信息化建设目标
我委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确立了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目标,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连接国资委、市政府相关部门、所属企业的综合性国有资产监管网络系统,实现国资产监管信息化。第一阶段,实现财务监管信息化,快报、全面预算、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等业务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第二阶段,实现无纸化办公,规范办文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开通互联网门户网站,提高电子政务服务水平;第三阶段,实现决策支持,通过建立决策模型和数据的综合分析,提供决策辅助支持。
(二)组织架构
我委成立之初,委领导就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分管委领导牵头,主管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管理职能放在统计评价处,利用已有信息化资源,成立我委的信息中心,挂靠统计评价处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从市场招聘,工资从信息化费用预算中支出,目前有5人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占我委机关工作人员总数的5%。
统计评价处是我委主要核心业务部门,将信息中心挂靠统评处管理有利于促进业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我委信息化建设内容除财务监管业务信息化外,还包括无纸化办公、网站建设等,为克服信息化职能放在统评处的不足,我们加强与相关业务处室的沟通协调。例如在实施无纸化办公系统上,我们与办公室密切配合,由办公室牵头协调系统应用推进工作,使无纸化办公系统顺利投入使用。
(三)资金来源
信息化建设需要资金保障。我委成立后,每年从直管企业收缴利润作为国资收益,其中一部分用于各项国资监管工作费用支出,信息化建设费用就是其中之一。我委成立之初,将原市投资管理公司信息中心资产上收,在原市投资管理公司已投资1000万元基础上,我委成立三年以来已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500万元。
每年我委根据信息化规划和年度信息化工作计划编制信息化费用预算,连同其他国资收益预算一起上报市政府和人大审批。信息化费用预算批准后,我委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实施具体信息化项目。统计评价处是我委国资收益预算管理部门,信息化职能放在统计评价处,使我委在信息化建设资金预算制定方面的沟通协调比较方便。
二、以应用为导向,信息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我委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取得了以下几项成果:
(一)财务及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应用成效显著,国资监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1、建成财务快报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了“三表合一”
为实现财务监管信息化,结合监管业务实际需要,我委建成了“财务快报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了市属各级法人并表企业的财务快报联网。
在财务快报网络信息化工作中,为了既满足国务院国资委下达的每月上报财务快报要求,又符合我委对市属企业监管的需要,同时兼顾市财政局向财政部上报国企主要经济指标的需求,我委统一了企业每月报送的财务快报指标体系,实现了“三表合一”。 我委集中管理市属各级企业的财务快报数据,初步建成了市属企业数据中心,使之成为我委和各级市属企业财务报表管理及经济运行分析的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快报网络系统,我们按时完成了每月市属企业财务快报的合并工作,同时,也较好地完成了国务院国资委下达的上报工作任务,并且减轻了企业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报送效率,避免了数据不一致性。
2、开发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科学手段
全面预算管理是加强国资监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管理模式。2006年我委在直管企业全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为有效实施直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在财务快报网络系统成功推广应用的基础上,根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方案,我委建成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作为推行企业预算管理的有效手段。预算内容涵盖企业业务预算(含薪酬预算)、投资预算、融资预算和财务预算。
借助于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我委近几年直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地方国资委前列。
3、开发合并会计报表系统,统一报表编报软件
为加强直管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统一全市市属企业使用的合并会计报表软件,在总结各企业以前使用的各种软件系统的经验基础上,我委于2005年推出了合并会计报表系统,在全市市属企业中推广应用。
4、建设国资收益预算管理系统,强化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为加强我委国资收益预算管理,提高收益预算编制审批的效率,并及时掌握收益预算执行情况,我委2006年完成了国资收益预算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功能一是实现收益预算编制、使用的审批流程网络化,二是实现收益预算编制、使用的统计分析。
该系统的开通,使国资收益预算编制和使用具备了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对国资收益进行有效地管理,同时进行科学的分析,最终达到强化国有资产收益管理、规范国有资产收益的使用程序、促进资金合理流动和安全高效运作、有效控制和节约费用支出的目的。
(二)实施无纸化办公系统,提高了办公效率
为提高机关办公效率,规范公文处理流程,2005年我委立项实施无纸化办公系统,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系统在内网运行,与外网物理隔离,实现了传阅件和收文办件网上签批、通知公告、信息共享、手机短信、档案接口以及后台管理等功能。目前,除涉密文件外,传阅件和收文办件的签批已基本实现网上办公。
无纸化办公系统在我委的成功应用基本达到了以较低成本费用、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系统建设的预期目标。2006年全年通过该系统共完成了5000余件公文处理。跟传统纸质办文方式相比,电子办文流程得到优化,办文环节也有所减少,文件处理过程易于监控,办文效率尤其是急件的处理效率明显提高。
三、信息化建设主要特点
我委信息化建设主要特点是:
(一)委领导特别重视,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
委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在人财物上大力支持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信息化应用。我委实施无纸化办公系统后,委领导带头使用,使该系统在短时间内得以成功应用。
(二)与业务紧密结合,以应用为导向
信息化建设与具体业务紧密结合,注重实际应用效果,使各项业务工作得以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规范业务流程,取得明显效果。
(三)以财务监管信息化为基础,推进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
财务监管业务比较成熟规范,对信息化需求最迫切。实施财务监管信息化,既对其他业务信息化起到了示范作用,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工作,为我委整体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兼顾企业管理需求,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
国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满足我委监管业务需要,同时也兼顾直管企业管理下属企业实际需求,既激发了企业参与国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又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